70年来,中国外交在引领全球治理的同时股票配资杠杆实盘,不断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9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华章》的文章,对新中国70年外交进行了系统回顾,阐述了中国在国际交往中取得的成就,并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文章中,他提到,新中国外交70年取得了五大成就,包括推动我国外部环境实现历史性改善、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取得历史性进展、助力我国对外合作实现历史性跨越、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历史性提升以及中国外交理念的影响力得到历史性增强。
谈及70年中国外交的历程,上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朱杰进印象最深的,便是70年中,中国的对外交往,从旁观者、追随者,发展到后来利用国际组织促进国内发展,再到全方位融入,提出中国方案、中国倡议,发挥领导作用。
大国、周边关系提质升级
朱杰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飞跃式变化。”在他看来,1971年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改变了中国此前“旁观者”的角色,中国由此进入了主流的国际体系。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看世界的眼光从先前的“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逐渐利用国际组织为国内经济发展获取资源。
在此期间,中国与苏联(俄罗斯)、美国、日本等主要国家先后建交。其中,苏联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尽管中俄(中苏)关系在70年中几经波折,但依旧在合作中寻找共赢,并不断将双边关系提质升级。就在今年6月,两国元首一致同意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70年来,中俄之间的经贸合作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能源、基建领域,农业、创新科技、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领域正“多面开花”。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增幅达27.1%,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俄已为双边经贸合作定下了新目标:争取在2024年将贸易额翻一番,至2000亿美元。
朱杰进认为,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意识到在国际舞台上,除了要与大国打交道,周边还要有战略依托。于是便开启了中国与东盟、中日韩三方力促东北亚稳定的合作进程。
“2001年,中国入世,在中国外交上更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体现。”朱杰进表示,“入世给中国带来较大的战略机遇期。”他认为,此后中国的外交更加积极主动,这不仅仅体现在经济领域,在安全领域中国也力促各方合作,比如发起朝核六方会谈、筹建上海合作组织等。
王毅表示,我们将坚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伙伴关系为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提供了新模式。我们将不断完善伙伴关系全球布局,全方位推进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中美经贸摩擦,致力于发展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与欧洲携手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按照亲诚惠容理念进一步增强与周边各国的战略互信与利益交融。坚持奉行正确义利观,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合作。
2018年对于中日两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两国高层在这一特殊年份实现互访。两国间其他交流机制得以重启,例如,高层经济对话时隔8年重启,中青年军官互访交流项目时隔6年重启。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8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到3276.6亿美元,同比增长8.1%;其中,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了7.2%,自日本进口增长了8.9%。双向投资势头良好。在人员交流方面,中日互访人数在去年突破了1000万。
有“中国通”之称的日本学者宫本雄二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1974年,我就陪同当时的外相访问中国,力促缔结中日航空协定。在改革开放前后,我都有在北京工作的经历。”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最近10年中日关系变化极大。回顾中日从建交至今的发展,新时代的中日关系需要扩大视野、立足全局,寻找合作契机。”
2019年也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据新华社报道,中国国家副主席王岐山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纪念中美建交40周年招待会上表示,回望40年,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当年人们难以想象的巨大成就,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建交时,中美双边贸易不足25亿美元,相互投资几乎为零;2017年,双边贸易超过5800亿美元,各类投资累计超过2300亿美元。建交时,中美人员往来每年仅几千人次;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53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美在华留学生也增加到2万人。两国已建立50对友好省州和227对姐妹城市。
王岐山表示,40年来,两国在双边、地区、全球层面各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果的交流合作。从处理地区热点问题到反恐、防扩散,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环境保护、疾病防控到月球探测,双方合作清单越来越长。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此前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40年来,中美关系助推两国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中美在国际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合作,为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重要贡献。中美关系40年的发展历程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中美最好的选择。
崔天凯说,中美两国要促进相互了解、增进互信,避免战略误判;要对彼此保持开放、加强联通;要加强人文交流、夯实两国关系民意基础;要妥善处理分歧,共同推动建设更加强劲、更加稳定的中美关系。
区域经济合作锦上添花
除了大国关系不断提质升级,中国与周边地区在经贸合作中成果显著。在全球经贸合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中国加大了对地区经济合作的引领。首先是更加积极地推动亚太地区经贸合作的进展。比如,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峰会时隔近3年时间后于2018年再次重启,为中日韩经贸合作注入了发展动力。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出席2018年5月举行的中日韩领导人会议时表示,亚洲国家数量众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日韩发展走在亚洲前列,应集聚三方优势,通过“中日韩+X”模式,在产能合作、减贫、灾害管理、节能环保等领域实施联合项目,发挥三方在装备、技术、资金、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各自优势,共同开拓第四方甚至多方市场,带动和促进本地区国家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2019年也恰逢中日韩合作启动20周年。8月下旬,中日韩三国外长会议已在北京召开。李克强在会见日本时任外相河野太郎、韩国外长康京和时表示,中日韩合作取得很大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还将进一步凸显,争取早日达成全面、高水平的中日韩自贸协定,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三国外长会议的顺利召开,被视为为年底举行的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铺路。
商务部数据显示,按国别统计,2018年,日本和韩国分别是中国的第二大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中日和中韩贸易额均超过3000亿美元。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大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GDP的90%,已超过欧盟,但三国之间的贸易量只占三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足20%。因此,建立中日韩自贸区将逐步实现货物、人员和资本的自由来往,促进各国产业调整和经济发展。商务部部长助理李成钢此前表示,将积极推动中日、中韩第三方市场合作,加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
日本外务省中国蒙古第二部门首席事务官黑石亮此前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民间已经为中日韩之间的经贸合作做了很多努力,作为(日本)政府,有利于地区稳定、和平发展的举措,一定会努力推动和落实。
同样力争在年内完成的还有中国着力推动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18年11月14日,出席第二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的与会领导人一致同意,RCEP谈判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进入最后谈判阶段,各方均显示出强劲的达成协议意愿,使地区所有国家均从中受益,实现互利共赢,争取在2019年完成RCEP谈判。
于2012年由东盟发起的RCEP谈判也已进入第八年,除了东盟十国,谈判成员还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商务部数据显示,RCEP 16个谈判方总人口占全球人口近一半,GDP占全球总量约三分之一,贸易额占全球贸易近三成。
此前,在东盟主导下和东盟轮值主席国新加坡的推动下,RCEP的谈判任务完成度已从2017年的不到50%迅速提升到2018年的接近80%。货物、服务、投资等市场准入领域已进入出要价谈判的冲刺阶段。规则领域已完成了7个章节,另外还有3个章节也基本接近完成。因此,2019年大概率将达成最终协定。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博士潘晓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中国而言,积极主动推进RCEP等区域贸易谈判的同时,也与亚太主要国家进行双边贸易谈判和磋商,并与包括东盟、韩国和新西兰等国家达成了双边协议。中国正积极推动与区域中其他主要经济体的融合。”在她看来,无论区域还是中日韩自贸区,还是中国与区域内成员的双边自贸协定,中国外交在经贸领域变得更为主动,在亚洲区域融合中发挥更加积极和主导的作用。
同样也于11月14日新加坡举行的中国东盟领导人(10+1)会议上,李克强还宣布,中国与东盟各国最终完成了自由贸易协定“升级版”的所有国内程序。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升级版”正式全面生效,将进一步提升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向国际社会释放中国和东盟国家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的积极信号。
为全球治理作新贡献
自2014年先后在上海和北京举办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峰会(CICA)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主场外交”正式进入大众视野。
如今,主场外交已成为中国引领全球与区域治理事务、致力于全球治理中“中国方案”的集中展示平台,是传播“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的重大场合。比如,“亚太梦想”、“亚洲安全观”、“澜湄命运共同体”、“杭州共识”、“金砖+”等理念都是中国在近年历次主场外交活动中进行深入阐释并广泛传播,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朱杰进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积极融入二十国集团(G20),还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下称“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并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丰富的公共产品。
去年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续写了中国主场外交的篇章。在进博会这个主场外交平台上,中国继续将向世界展示中国作为自由贸易坚定支持者的形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称进博会为“中方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将为各方进入中国市场搭建新的平台”。
同时,借助进博会,中国扩大进口的实际举措和决心既表明日益强大的经济实力,也体现出中国在对外开放进程中不以追求贸易顺差为目标,而是与各国贡献世界发展红利的大国责任和担当。目前,即将于今年11月举行的第二届进博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稳步推进中。
除了进博会,“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六年多来的实践,用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的话来说,如今已成为中国贡献给世界的最大公共产品和中外合作的一张亮丽名片。继2017年成功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今年4月,中国又成功举办了第二届论坛。来自150个国家、92个国际组织的近6000名外宾参加,39位领导人出席,形成一份283项的成果清单。目前,136个国家和30个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合作文件。这一组数字充分证明了“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展现出了巨大的吸引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六年以来,设立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吸引政府和社会投资的平台,积极推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一带一路”沿线的境外经贸合作区纳税24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7万个。
而亚投行的创建,在朱杰进看来,也是中国主动担负大国责任的体现。截至今年的7月中旬,亚投行成员总数达到100个,包括西方发达国家中的英国与意大利。中国财政部长刘昆在今年7月的亚投行第四届理事会年会上表示,目前,亚投行已顺利获得联合国大会永久观察员地位,贷款总额达到85亿美元并成功发行首笔美元全球债券,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政策,已成为多边开发体系新的重要一员。
王毅表示,我们将坚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实践平台。我们将在过去六年建设的基础上,继续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黄金法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积极打造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接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规则、标准和最佳实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方向不断前进。
王毅在撰文中还指出,我们将坚持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负责任大国,中国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努力避免治理真空和治理乱象,保持全球治理体系的健康稳定。积极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为解决国际地区热点问题发挥更大作用。
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banquan@yicai.com。 文章作者潘寅茹
相关阅读 第八届全球智库峰会举行 曾培炎:平等合作是全球治理的正确之选07-05 10:54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论坛举行,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上海市市长龚正发言
携手推动人工智能深化全球治理、加强国际合作,让人工智能发展成果更好地造福各国人民。
07-04 21:57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全文)我们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特别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愿推动制定数据保护规则,加强各国数据与信息保护政策的互操作性,确保个人信息的保护与合法使用。
07-04 18:55 《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正式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正式发布
07-04 11:13 人工智能全球监管迎来重磅一周,中美欧合作治理“公约数”何在?21日股票配资杠杆实盘,韩国将和英国共同在首尔主办第二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同日欧洲理事会签署《人工智能法案》。
05-19 21:45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合法配资炒股观点